目前分類:藝文閱讀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G20西湖盛宴 

000000000-photo (3)

 

G20國宴餐瓷靈感來自西湖 製作工序達81道


rosem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紅紋鳳蝶

 

 

 

rosem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賈伯斯向莊子 推銷ipad

王溢嘉

若能推倒時空藩籬,讓莊子遇到蘋果電腦的賈伯斯,你想他會買ipad嗎?首先要回答的是:如果莊子活在這個時代,他會使用電腦和手機嗎?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會」,這主要是受到〈天地〉篇裡灌園叟故事的影響:灌園叟不想讓功利機巧傷害他心靈的淳樸,而拒絕使用省力又有效率的桔槹。電腦和手機正是功利機巧的科技產品,所以莊子顯然會跟他筆下的灌園叟一樣,拒絕使用電腦和手機。

     但除非你什麼工藝或科技產品都不用,否則只想用井與甕、汽車與電燈,卻一味排斥、拒絕使用桔槹、電腦與手機,如此「喜怒為用」,不僅違背 了莊子的齊物論,而且讓人懷疑是故步自封,無法接受新事物。要想了解莊子對電腦、手機、ipad的看法,也許我們要釐清一個更基本的問題──莊子對人與物 關係的看法:

     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在宥)

     從這段話可知,莊子認為人與物的理想關係是:我們要會使用外物,但卻不能被外物所支配;雖然擁有眾多物品(大物),但卻又能超脫這些物 品。任何人都無法擯棄科技產品,關鍵在於你的選擇和態度。對於電腦和手機,重點不在於你是否擁有或使用,而是不排斥擁有、不拒絕使用,能善加利用而又不受 其支配,那才是真正的超越,真正的「物物而不物於物」。你不覺得前面所說能「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來獨往,無拘無束」的理想人物,就是帶著一部筆電和一 支手機走天下的人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莊子活在這個時代,那他應該會使用電腦和手機,甚至可能還會有一兩個i系列產品,但卻不會經常更新,因為他覺得電腦 和手機夠用就好,而不會受到賈伯斯的蠱惑,每隔幾個月就去換具有新功能的i系列新產品,被蘋果電腦和賈伯思牽著鼻子走。他會同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對他的解說:這個時代最大的危機並非科技或工藝本身,而是它們的飛速進展,快得使我們沒有時間去適應;真正讓人「純白不備,神生不定」不是科技,而是盲目追逐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產品。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1083000511.html


rosem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味 

原味 - 非塑生活 3 之 2

每當朋友們說:「你們住在信義區,那裡有好多百貨公司,我們常去吃東西。」我總是笑答:「我很少去!」多年來,我們就在鬧市中過著原味的生活。

     民國七十四年,我們一家從台北市的城中區搬到現在的信義區,住在今捷運市政府站附近。那時,一路沿著忠孝東路四段過來,到了基隆路口,往 右前方看得到施工圍牆圈起來的兵工廠舊址,也就是傳聞中未來的信義計畫區;往左前方一探,我們即將入住的白色七樓公寓,孤伶伶的背向基隆路。由忠孝東路左 轉基隆路,彼時還是松山高中前身的松山國中前方的松隆路口,仍遺留著一個水圳的舊閘門。

     坐在搬家的「小發財」車上,抱著一歲多的幼兒時雍,我對先生說:「我們好像被發落到邊疆。」

     鬧市覓食大不易

     程都是利用半夜進行,我們雖然住在巷裡,但半夜仍不時感受到從地底下傳來「隆、隆」的機器低鳴聲。一天,我到巷口的銀行辦事,一位住在銀行樓上的婦人正和行員聊天,她抱怨說,因為捷運都在半夜施工,讓原本有點神經衰弱的她,夜夜難眠。

     經過了二十幾年,我們仍然住在原來那棟白色的「老」房子,而對面的信義計畫區宛如經過了魔法棒點石成金,成為台北市亮眼的商業區, 各家企業總部陸續入駐,大型的旗艦店、百貨公司一家接著一家開幕,而每家幾乎都設有美食街,保守估計,這些美食街的攤位至少二百個,總是一位難求;其中幾 家人氣特高,隨時經過都看得到排隊人龍,我曾在假日下午四點多看到一家店的門外蜿蜒了一列等候的隊伍,目測判斷,有人至少還要等一個小時,才能吃到這家的 招牌餐──炸豬排定食。有一次,我晚上九點左右下班經過,看到門外竟然冷清,仔細一看,店門口立了一個豎牌:「已過今日最終點餐時間。」

     初夏,姊姊帶著小兒子麥可從美國回來度假,他們總是搭著捷運來找我,每次經過這一家店,難免感受排隊的人氣,假期快結束時,麥可不時嚷嚷 著,沒吃到這家店的豬排,他不甘心回美國。終於在某天的下午兩點多,他們排到了位子。母子倆人心想機不可失,於是狂扣時雍和他弟弟時雋,但他們不在家,於 是他們只好逕自享受了等候已久的滋味。事後,一直沒聽到他們談論豬排,只是一直為沒找到時雍兄弟而抱憾。所以直到目前,我們一家四口都沒有嘗過高人氣的豬 排滋味,因為沒有人想去排隊。

rosem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愛變遺害 要給個交代

 

台大醫院爆發愛滋感染者捐器官的烏龍事件,掀起醫界滔天巨浪,器捐遺愛變遺害,情何以堪。

 整起事件關鍵處,在於台大醫檢師與移植小組協調師的訊息傳遞出現「要命」的失誤。reactive(陽性)被當成non-reactive(陰性),是與非一旦顛倒,乾坤扭轉,「陰陽」就兩殊途了。這個「non」究竟是怎麼跑出來的,一方說是「講錯」,一方說是「聽錯」,除非有電話錄音還原真相,否則恐怕也是羅生門。

 面對史上最大移植風暴,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痛心表示,「不論講錯或聽錯,都是台大的錯」,展現醫界的擔當與反省。畢竟,台大是台灣龍頭醫院,每一個環節、關卡都要做得比別人好。尤其攸關安全的檢驗報告,務必白紙黑字,眼見為憑,豈能靠「口耳相傳」模式?

 器捐十萬火急,但再如何趕時間,安全也應擺第一;就像救護車載送病患,分秒必爭,沿途也要小心注意。要問的是,台大進行器官移植有無嚴謹的SOP?負責第一線風險管控的檢驗單位,事先知道這個檢體是要進行器官移植的大Case嗎?否則他們在檢查出有問題時,為何沒有特別處理?同一家醫院,近在咫尺,醫檢人員為何不親自跑一趟?台大醫院應給個交代。......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83000518.html


rosem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府看天下-淪落街頭的伯爵

今年有一部關於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的電影,片名《The Last Station》(中譯是《最後車站》或《為愛起程》),由Christopher Plummer飾Tolstoy,英國著名影星 Helen Mirren(俄國後裔,演過當今英國女王)演托翁的太太蘇菲亞(Sofya),主題是托爾斯泰逝世前一年思想上的巨變,他變得崇尚「反戰」(pacifism)、「無政府主義」(anarchism),並把全部著作的版權捐給俄國人民,引起他太太的強烈反對,夫妻因此反目,托爾斯泰最後在寒冬乘火車出走,病死他鄉。

     托爾斯泰和太太共育有十三名子女,四名早夭,存活成人的有九人,這九人蔓延的後代二百多人,散居全球各地,今年因是托爾斯泰逝世一百周年紀念,所有的後人將齊聚莫斯科郊外的托翁故居緬懷他們偉大的祖先-一位譽滿全球的文學家。因此之故,媒體發掘到一位托翁的外曾孫就住在華府地區,名叫瑟傑.托爾斯泰(Sergei Tolstoy),現已八七高齡,《華盛頓郵報》最近專訪了他,六月二十六日那天刊出一篇圖文並茂的特寫。  托翁曾孫的一生可算多采多姿,他出生在南斯拉夫,母親是托翁的孫女,後嫁給一位捷克木材大王,離異後兒子跟著母親,從母姓,從小長在花都巴黎,能說流利的法語和俄語,幹過電影臨時演員,因此和大明星如伊莉莎白泰勒、華倫比提有過過從,並和主演《齊瓦哥醫生》的奧瑪雪瑞夫一起在賭場上打過橋牌。可能他電影生涯中最風光的一刻是在《最長的一日》裡演過一位德國軍官。此人好賭,尤嗜賭馬,把繼承自母親的遺產都輸光了,一度馬場上結識的一些貴婦有意嫁他,因為她們想當伯爵夫人,瑟傑承襲他那貴族外祖父的餘蔭,大家管他叫Count(伯爵),可是這伯爵的家業被他賭個精光,連房租都付不出來,被房東掃地出門,流浪在街頭,成了「無家可歸的伯爵」(The homeless Count)。

     托翁的曾孫晚景淒涼,目前只是靠每月二百多一點美金的社會福利保險過活,日子的艱苦不難想像,他自稱是過著波希米亞式的流浪漢生活,眼睛已近全盲,不過他今年八月還是要去莫斯科參加外曾祖父的百年忌日,他是托翁仍在世子孫中最年長的之一了。瑟傑有生之年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寫一本替美國陸軍充當間諜刺探蘇聯情報的書,但美國陸軍說查不到他曾如此為美國效命的記錄。

     說到間諜任務,托翁確實有位孫子在二戰期間是CIA前身OSS(戰略情報服務局)的成員,官拜陸軍上尉,偕一位中尉奉羅斯福總總統之命,由印度進入西藏執行偵察性的情報任務。此人叫伊利亞德.托爾斯泰(Ilyad Tolstoy,1903-1970),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年僅七歲的達賴喇嘛曾在布達拉宮接見他及隨行的杜蘭(Brooke Dolan),托翁孫子向達賴致送了羅斯福總統的親筆信和簽名玉照,還送了個金的計時表給達賴作為禮物,據CIA的人說,達賴很喜歡這個禮物,一九五九年逃離西藏時,還把它帶了出來。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首次和西藏上層人物正式接觸。

     伊利亞德主要的任務在勘察有無可能假道西藏把援助中國的物資運送到後方,而不必飛越危險的駝峰。伊利亞德的偵察小組在西藏停留三個月後,轉道前往蘭州,在那裡接待他的是國務院派駐中國親共的外交官謝偉思(John Service),最後伊利亞德轉往重慶,向史迪威將軍匯報他的西藏之行,但史迪威並不重視,以致托翁之孫的西藏情報之旅無疾而終。伊利亞德比瑟傑長一輩,應該是舅舅吧。這段歷史證明文豪托爾斯泰的子孫和中國是頗有淵源的。

  • 2010-07-02 中國時報  【傅建中】

 




rosem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一把菜刀與一個公事包,新生代劇場編導演王靖惇在飛人集社的新作《魚》當中,以荒謬又暴力的方式控訴對愛的不信任,以及人生多麼不自由。

     雖然活在速食愛情的世代,但王靖惇的想法卻是:「我總相信一見鍾情,就是那種天註定的、相遇後就白頭到老的愛情。」

     成團六年的飛人集社以融合偶劇與光影戲作為特色。七十二年次的王靖惇,目前是台大戲劇研究所的學生。過去曾擔任劇場導演李國修、符宏征等人的助導與副導。

     從幼稚園開始,王靖惇在放學後跟著阿姨看瓊瑤愛情劇,讓他對愛情始終有著一種完美的期待與幻想,加上自己身旁的好哥兒們,談的都是這類「一見鍾情然後結婚」的戀愛,讓他對於這樣的愛情更加深信不移。

     直到上了大學,離開台中的家,「這才發現『台北人』的愛情觀念跟我好不相同喔!」

     在《魚》裡頭,他以一對背負房貸壓力夫妻的生活吵鬧故事為主,並藉著魚缸裡魚的意象,指涉人們「自以為活得自由快樂,但生活早被限制住了,就算勇敢撞破魚缸跳了出去,還是會渴死。」

     《魚》將於七月一日至四日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

  • 2010-07-02  中國時報



rosem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